从6000亿元到1.9万亿元。过去10年,湖北建筑业年产值增长2倍多,稳居中部第一。湖北建筑军团不断以新的高楼、大桥、机场、厂房、港口乃至地下建筑等“作品”,频频在国内及五大洲国家、地区镌刻下“湖北建造”印迹。
强企“森林”已成形
湖北科技馆新馆、湖北省博物馆新馆、中建科技产业园……一批批新投用的建筑,刷新着武汉的颜值。
武汉,全省建筑业重地。去年,该市建筑业完成产值12292.21亿元,连续3年产值突破万亿元,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比重逾六成。此外,我省宜昌、襄阳、黄冈3市建筑业年总产值超过千亿元。
10年前,全省建筑业企业8000余家,纳入统计的企业仅2000多家。目前我省建筑业企业达5万多家,纳入统计的5077家建筑业企业中,具有特级资质的总承包企业有41家。
从单个企业规模看,中建三局去年合同额、营收分别跨越6000亿元、3000亿元大关,持续位居中国建筑业竞争力200强榜首。中交二航局去年新签合同超1500亿元,施工产值近900亿元。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是国内知名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商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领军者,近10年来,该集团在鄂累计承揽合同额(1亿元以上项目)728.77亿元。中铁十一局去年新签合同额、施工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,首次迈上了“双千亿”新台阶。
放眼全省,另外还有16家建筑企业产值过200亿元、28家过100亿元,全省建筑业强企“森林”已然成形。
上天入地 跨江过海
从重庆第一高楼——458米的陆海国际中心,到四川第一高楼——468米的成都绿地蜀峰项目;从华中第一高楼——475米的武汉绿地中心,到北京第一高楼——528米的中信大厦……在中建三局人手中,一座座摩天大厦在神州大地上拔地而起,屡屡刷新城市天际线。
地上,高楼大厦在不断“长高”;地下,也有神秘空间在悄悄延伸。
由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汉光谷广场地下综合体,被誉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城市地下综合体。其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,主体为 直径200米的圆形区,最大开挖深度达到34米。
向地下要空间,离不开精细的探测、设计。在鄂央企铁四院已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“全要素探测、规划设计、安全建造、智能监测、智慧运维”技术体系,未来,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有望向50至200米延伸。
主跨1700米,阳光下的杨泗港长江大桥显得格外雄伟。作为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,2020年8月,国际桥梁大会(IBC)奖公布,杨泗港长江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界“奥斯卡奖”——乔治·理查德森奖。
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,成为世界最长跨海大桥。中马友谊大桥,是世界首座在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珊瑚礁地质上建造的跨海大桥……
10年来,以中铁大桥局、中铁大桥院、中交二航局等为主体的湖北建桥军团,捧回6座乔治·理查德森奖“小金人”。
大国重器助力走出国门
在武汉中心城区最大装配式还建房项目硚口易家墩工地上,一台台“住宅造楼机”助推高楼拔节向上。“住宅造楼机”由“空中造楼机”演变而来。中建三局历时10余年自主研发的“空中造楼机”,可以为百米级超高层住宅至500米级以上摩天大楼结构施工作业平台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。
近年来,中建三局还自主研发了“桥梁造塔机”“地下造隧机”“循环电梯”“顶管机”“道路工程移动式高精度测量机器人”“智能清淤机器人”等硬核装备,15项地标亮相央视《大国建造》纪录片,被誉为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型”。
大国重器不仅在国内广泛运用,更助鄂企走出国门。
今年6月25日上午10点,被孟加拉国人民誉为“梦想之桥”的帕德玛大桥正式开通上层公路桥,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承接的最大单体桥梁工程。项目承建方中铁大桥局集团带去了亚洲最大的重型臂式起重船“天一号”,能够起吊3600吨的钢桁梁,其核心技术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发,是真正的国之重器。有了这一重器,建设者从容应对帕德玛河极为复杂和恶劣的地质条件。
从吉布提塔朱拉新港到伊斯兰堡国际机场,据统计,我省100多家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业务范围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,遍布五大洲,海外年产值近70亿美元。